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百科 > 正文内容

跑步训练多久才能看到明显效果?

toodd15小时前生活百科1

跑步训练

嘿,喜欢跑步或者想开始跑步训练的朋友们,今天咱们来聊聊跑步训练的那些事儿。如果你是个跑步小白,别担心,我会一步步带你了解跑步训练,让你从零开始,也能轻松上手。

跑步训练啊,其实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准备,但有几个要点你得记牢。第一,选对装备很重要。别小看这双跑鞋,它可是你跑步路上的好伙伴。你得根据自己的脚型和跑步习惯,选一双合脚、舒适、有支撑力的跑鞋。还有,穿一身透气、吸汗的运动服,能让你跑得更自在。

第二,热身不能少。很多人跑步前都忽略了热身,这可是大忌。热身能让你的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,减少受伤的风险。你可以先慢走几分钟,然后做做动态拉伸,比如高抬腿、后踢腿这些动作,让你的肌肉和关节都活动起来。

第三,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。别一上来就想着跑个几公里,那样很容易让你感到疲惫,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跑步目标,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。比如,刚开始可以每周跑三次,每次跑20分钟,然后慢慢增加时间和距离。

第四,注意跑步姿势。正确的跑步姿势能让你跑得更轻松,还能减少受伤。你得保持身体挺直,头部和背部在一条直线上,手臂自然摆动,步伐不要太大,落地时膝盖要微屈,缓冲一下冲击力。

第五,别忘了呼吸。跑步时呼吸也很重要,你得学会用鼻子吸气,嘴巴呼气,保持呼吸的节奏。可以试着两步一呼,两步一吸,或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。

第六,恢复和休息同样重要。跑步后,你得给身体一些时间来恢复。可以做做静态拉伸,帮助肌肉放松。还有,保证充足的睡眠,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修复和成长。

第七,饮食也得跟上。跑步会消耗很多能量,你得通过饮食来补充。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比如鸡肉、鱼肉、全麦面包这些。还有,多喝水,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。

第八,保持积极的心态。跑步训练是个长期的过程,别急于求成。遇到困难或者瓶颈期时,别灰心丧气,想想自己为什么开始跑步,坚持下去,你一定会看到自己的进步。

好啦,说了这么多,希望这些跑步训练的小贴士能帮到你。记住,跑步是个享受的过程,别把它当成一种负担。穿上你的跑鞋,走出家门,去感受风的速度,去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吧!

跑步训练的正确方法?

想要掌握跑步训练的正确方法,咱们得从多个方面来仔细说说。

首先,在跑步前的准备阶段,热身是绝对不能少的。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热身麻烦,直接就开始跑,但这其实很容易导致受伤。热身可以包括慢走几分钟,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,接着做一些动态拉伸,比如活动手腕、脚踝,转转腰,弓步压腿等。这些动作能够活动关节,让肌肉和韧带得到拉伸,减少运动中拉伤或者扭伤的风险。而且热身还能提高心率,让血液循环加快,为接下来的跑步做好充分准备。

然后是跑步的姿势。正确的跑步姿势能让你跑得更轻松,也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。身体要保持微微前倾,这样能利用重力帮助你向前移动。头部要正,眼睛平视前方,不要东张西望或者低头看地,不然容易让颈部和肩部肌肉紧张。手臂的摆动也很重要,手臂自然弯曲,前后摆动,幅度不要太大,大概在腰部到胸部之间。手部可以微微握拳,但不要握得太紧,不然会让手臂肌肉疲劳。腿部方面,膝盖要微微弯曲,落地时尽量用前脚掌或者全脚掌着地,避免用后脚跟先着地,因为后脚跟着地会对膝盖造成较大的冲击力,长期下来容易损伤膝盖。

接下来是跑步的节奏和速度。刚开始跑步的时候,不要一下子就冲得太快,要循序渐进。可以先以一个比较轻松的速度慢跑,让身体适应运动强度。随着跑步的进行,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能,逐渐调整速度。如果感觉呼吸急促,心跳过快,那就说明速度可能有点快了,需要适当慢下来。一般来说,跑步时保持能够正常说话的强度是比较合适的,这样既能达到锻炼效果,又不会让身体过于疲劳。而且跑步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节奏,尽量采用深呼吸的方式,比如两步一呼,两步一吸,这样能让身体更好地吸收氧气,提高运动效率。

跑步的频率和时间也很关键。对于初学者来说,不要每天都跑步,给身体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。可以每周跑三到四次,每次跑步的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而定。刚开始可以从短时间开始,比如每次跑20到30分钟,随着体能的提升,再逐渐增加跑步的时间。而且每次跑步之间最好间隔一天,这样能让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的修复。如果感觉身体特别疲劳或者有疼痛感,那就要多休息几天,等身体恢复好了再继续跑步。

最后,跑步后的拉伸也不能忽视。跑步结束后,身体还处于兴奋状态,肌肉也比较紧张。这时候进行拉伸可以帮助放松肌肉,减少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的风险。拉伸的动作可以包括静态拉伸,比如站立位体前屈,拉伸腿部后侧的肌肉;坐姿体前屈,拉伸腰部和腿部的肌肉;还有站立位侧弓步,拉伸大腿内侧的肌肉等。每个拉伸动作保持15到30秒,重复两到三次。拉伸的时候要感受肌肉的伸展,但不要过度用力,以免造成拉伤。

另外,跑步的装备也不能马虎。选择一双合适的跑鞋非常重要,跑鞋要有良好的缓冲性能,能够减轻跑步时对脚部和膝盖的冲击力。而且要根据自己的脚型和跑步习惯来选择跑鞋。衣服方面,要选择透气、吸汗的运动服装,这样能让身体在跑步过程中保持干爽舒适。如果是在户外跑步,还要注意天气情况,做好防晒或者防雨的准备。

总之,掌握跑步训练的正确方法需要从准备、姿势、节奏、频率、拉伸以及装备等多个方面入手。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跑步,相信你一定能收获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运动体验。

跑步训练计划如何制定?

了解自身情况是制定跑步训练计划的基础

在开始制定跑步训练计划之前,你得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跑步水平。如果你是完全没有跑步经验的新手,那身体适应跑步的能力相对较弱,需要从较低的强度和较短的时长开始。比如,一开始可以每周跑2 - 3次,每次跑10 - 15分钟,中间还可以适当停下来走一走。要是你之前有过一定的运动基础,像偶尔会打打篮球、游游泳,那身体的耐力和协调性会好一些,就可以适当提高初始的跑步强度,每周跑3 - 4次,每次跑20 - 25分钟。另外,还要考虑自己的年龄、体重以及是否有慢性疾病等因素。如果年龄较大或者体重超标较多,就要更加谨慎,避免一开始就过度运动导致受伤。有慢性疾病的话,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,确保跑步训练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

明确跑步目标

跑步目标决定了训练计划的具体方向和强度。常见的跑步目标有减肥、提高耐力、备战比赛等。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肥,那就要注重有氧运动的效果,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时长,让身体持续消耗热量。一般来说,以较慢的速度进行长时间跑步比较合适,比如每周跑4 - 5次,每次跑30 - 45分钟,保持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% - 70%左右。最大心率可以用“220 - 年龄”来大致估算。要是你想提高耐力,就需要逐渐增加跑步的距离和强度。可以先设定一个短期目标,比如每周增加跑步距离的10%,同时适当提高跑步的速度。备战比赛的话,训练计划就要更加系统和专业了。要根据比赛的距离和日期,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,包括基础耐力训练、速度训练、间歇训练等。

合理安排训练周期

一个完整的跑步训练周期可以分为基础期、提高期、强化期和调整期。基础期主要是让身体适应跑步的节奏,建立有氧基础。这个阶段可以持续2 - 4周,每周跑3 - 4次,每次跑20 - 30分钟,速度保持适中。提高期开始逐渐增加跑步的强度和距离,每周可以安排1 - 2次速度稍快的跑步训练,比如进行间歇跑,快跑1分钟,慢跑2分钟,重复多次。这个阶段持续2 - 3周。强化期是训练的关键时期,要进一步提高跑步的能力。可以增加长距离跑步的次数,每周进行1 - 2次30分钟以上的长距离慢跑,同时结合一些力量训练,增强腿部和核心的肌肉力量。强化期一般持续2 - 3周。调整期是在比赛前或者想要休息调整的时候,减少跑步的强度和频率,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。每周跑2 - 3次,每次跑15 - 20分钟,保持身体的运动状态即可。

制定每周训练计划

每周的训练计划要包含不同类型的跑步训练,以达到全面提高跑步能力的目的。除了前面提到的有氧慢跑、间歇跑和长距离跑之外,还可以加入一些恢复跑。恢复跑的速度较慢,主要用于在强度较大的训练后促进身体恢复。比如,周一可以进行一次30分钟的有氧慢跑;周二安排一次间歇跑,快跑1分钟,慢跑2分钟,重复8 - 10组;周三进行恢复跑,跑15 - 20分钟;周四休息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,如深蹲、平板支撑等;周五进行一次长距离慢跑,跑40 - 50分钟;周六可以进行一次速度稍快的短距离跑步,比如跑20分钟,保持较快的配速;周日休息。当然,具体的每周训练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但要注意避免连续两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,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。

注重饮食和休息

跑步训练不仅仅是关于跑步本身,饮食和休息同样重要。在饮食方面,要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健康脂肪。碳水化合物是跑步时的主要能量来源,可以在跑步前1 - 2小时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如面包、香蕉等。跑步后要及时补充蛋白质,帮助身体修复和增长肌肉,可以吃一些鸡蛋、牛奶、瘦肉等。同时,要多吃蔬菜和水果,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。在休息方面,每天要保证7 - 8小时的睡眠时间,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。如果训练强度较大,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午休时间。此外,要避免过度劳累,在训练之余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,如散步、瑜伽等,缓解身体的疲劳。

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

跑步训练是一个不断进步和调整的过程,要定期评估自己的训练效果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训练计划。可以每隔2 - 3周进行一次自我评估,看看自己的跑步能力是否有所提高,比如跑步的距离是否增加、速度是否加快、身体的感觉是否更好等。如果发现训练效果不理想,可能是训练计划存在问题,比如强度过大或者过小、训练内容不合理等。这时候就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,适当增加或减少训练的强度和频率,更换训练内容。同时,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进行调整,如果感觉身体疲劳或者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,要减少训练量或者暂停训练,等身体恢复后再继续。

跑步训练前吃什么好?

在跑步训练前,合理选择食物非常重要,它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,让跑步过程更加顺利,减少因能量不足导致的疲劳和受伤风险。以下从不同食物类别为你详细介绍适合跑步训练前吃的食物。

碳水化合物类

碳水化合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,在跑步训练前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,能为身体快速补充能量。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、升糖指数适中的碳水化合物食物。比如全麦面包,它富含膳食纤维,消化吸收相对较慢,能持续为身体提供能量,不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。一般建议在跑步前1 - 2小时吃1 - 2片全麦面包。还有燕麦片,它含有丰富的β - 葡聚糖,能增加饱腹感,稳定血糖水平。可以用热水冲泡一碗燕麦片,搭配少量坚果,在跑步前1.5小时左右食用。另外,香蕉也是很好的选择,它富含钾元素,能帮助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功能,同时香蕉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被身体吸收利用,在跑步前半小时吃一根香蕉,能迅速为身体补充能量。

蛋白质类

蛋白质对于修复和增长肌肉非常重要,在跑步训练前适量摄入蛋白质,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跑步带来的肌肉压力。可以选择一些低脂肪的蛋白质食物。例如鸡蛋,它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,一个水煮蛋含有大约6 - 7克蛋白质,且消化吸收率较高。可以在跑步前1 - 1.5小时吃一个水煮蛋。还有低脂牛奶,它不仅含有蛋白质,还富含钙等矿物质,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。在跑步前1小时左右喝一杯200 - 300毫升的低脂牛奶,能为身体提供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。另外,希腊酸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,它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酸奶更高,且含有益生菌,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。可以在跑步前1小时吃一小杯(约100克)希腊酸奶。

水果和蔬菜类

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能为身体提供多种营养支持。在跑步训练前,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,如橙子、草莓等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帮助身体抵抗运动产生的自由基,减少运动损伤。可以在跑步前半小时吃一个橙子或者一小把草莓。蔬菜方面,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蔬菜,如黄瓜、西红柿等。它们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,能增加饱腹感,同时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。可以将黄瓜和西红柿切成小块,搭配少量酸奶做成沙拉,在跑步前1小时左右食用。

注意事项

在跑步训练前吃东西的时间要把握好,一般建议在跑步前1 - 2小时进食,这样食物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,避免在跑步过程中出现胃部不适。同时,要避免吃过于油腻、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,这些食物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,影响跑步表现。另外,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消化能力不同,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。如果跑步前时间比较紧张,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小零食,如能量棒、葡萄干等,它们能快速为身体补充能量。

总之,跑步训练前合理选择食物,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,让你在跑步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水平。

跑步训练后如何拉伸?

很多跑步爱好者在训练结束后,常常忽略拉伸这个重要环节,其实做好拉伸对身体的恢复和后续运动表现都很有帮助。下面就详细讲讲跑步训练后该怎么拉伸。

腿部拉伸

首先是腿部,因为跑步时腿部肌肉承担了大部分的压力。 - 大腿前侧拉伸:找一个稳定的支撑物,比如栏杆或者墙壁。用右手抓住右脚脚踝,把右脚向上提,让膝盖尽量靠近臀部。这时候你会感觉到大腿前侧有明显的拉伸感。保持这个姿势,均匀呼吸,每次拉伸持续30秒到1分钟,然后换另一侧重复同样的动作。做这个动作时要注意身体保持正直,不要弯腰驼背,不然拉伸效果会大打折扣。 - 大腿后侧拉伸:平躺在地上,双腿伸直。抬起一条腿,尽量让腿伸直向上,可以用双手抱住小腿,轻轻往身体方向拉。你会感觉到大腿后侧的肌肉被拉伸。同样保持30秒到1分钟,再换另一条腿。如果一开始抬腿有困难,可以先弯曲膝盖,再慢慢伸直,逐渐增加难度。 - 小腿拉伸:面对墙壁站立,双脚前后分开,前脚膝盖弯曲,后脚伸直,脚跟贴地。身体慢慢向前倾,直到后脚小腿有拉伸感。保持这个姿势30秒到1分钟,然后换另一侧。做的时候要注意后脚脚跟始终不要离地,这样才能有效拉伸小腿肌肉。

臀部拉伸

跑步时臀部肌肉也参与了大量运动,所以拉伸臀部也很关键。 - 仰卧臀部拉伸:平躺在地上,双腿弯曲。把右脚踝放在左大腿上,双手抱住左大腿,慢慢往胸部方向拉。你会感觉到右侧臀部有拉伸感。保持30秒到1分钟,换另一侧。做这个动作时,尽量让背部贴紧地面,不要弓背。 - 坐姿臀部拉伸:坐在地上,双腿伸直。把右腿弯曲,右脚放在左腿外侧。然后身体向左旋转,用左手肘撑住右膝,右手放在身后保持平衡。你会感觉到右侧臀部被拉伸。保持30秒到1分钟,换另一侧。旋转身体时要缓慢,不要过于用力,以免拉伤。

腰部拉伸

跑步过程中腰部也会有一定的疲劳,进行腰部拉伸能缓解不适。 - 站立腰部拉伸: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双手向上伸直,然后身体慢慢向一侧弯曲,不要弯曲膝盖。你会感觉到身体一侧的腰部被拉伸。保持30秒到1分钟,换另一侧。做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缓慢,不要突然用力。 - 坐姿转体拉伸:坐在椅子上,双腿分开。身体慢慢向一侧转动,用右手抓住椅背,左手放在右大腿上,帮助身体转动。你会感觉到腰部有明显的扭转拉伸感。保持30秒到1分钟,换另一侧。转动身体时要保持上半身挺直,不要弯腰。

肩部拉伸

虽然跑步主要用到下肢,但肩部在摆臂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疲劳。 - 站立肩部拉伸:用右手将左臂拉向身体,让左臂尽量贴近胸部,你会感觉到左侧肩部有拉伸感。保持30秒到1分钟,换另一侧。拉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,以免造成肩部损伤。 - 背后双手相扣拉伸:双手在背后相扣,尽量往上抬。如果一开始够不到,可以用毛巾辅助。你会感觉到肩部和背部有拉伸感。保持这个姿势30秒到1分钟。做的时候要注意挺胸抬头,不要含胸驼背。

拉伸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缓慢、轻柔,不要急于求成。每个动作保持一定的时间,让肌肉充分得到拉伸。而且拉伸的强度要适中,以感觉到肌肉有轻微的拉伸感,但没有疼痛为宜。坚持在跑步训练后进行拉伸,你会发现身体更加灵活,运动后的疲劳感也会减轻很多。

跑步训练多久能看到效果?

很多刚开始跑步的人都会好奇:坚持跑步训练多久能看到效果?其实,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,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基础、训练强度、饮食和作息习惯都不同,但可以明确的是,只要坚持科学训练,效果会逐渐显现。一般来说,可以从几个阶段来看跑步带来的变化。

跑步训练多久才能看到明显效果?

第一阶段:1-4周(身体适应期)
刚开始跑步时,身体会进入适应阶段。前两周可能会感觉比较累,甚至肌肉酸痛,这是因为肌肉、心肺和关节正在适应新的运动强度。如果能保持每周3-4次、每次20-30分钟的慢跑,大约3-4周后,你会发现呼吸更顺畅,日常活动(比如爬楼梯)不再那么容易气喘吁吁。这个阶段的主要效果是心肺功能的初步提升,体重可能不会有明显下降,但身体会感觉更轻盈。

第二阶段:1-3个月(体能提升期)
如果坚持规律跑步,1个月后,体能会有明显提升。比如,原本跑1公里需要8分钟,现在可能缩短到6-7分钟;或者原本跑3公里就累,现在能轻松完成5公里。这个阶段,肌肉耐力增强,基础代谢率提高,脂肪开始缓慢燃烧。如果配合饮食控制(比如减少高热量食物、增加蛋白质摄入),体重可能会下降2-5公斤,体型也会更紧实。不过,体重变化因人而异,肌肉量多的人可能体重下降不明显,但体脂率会降低。

第三阶段:3-6个月(明显变化期)
坚持跑步3个月以上,身体会发生更显著的变化。心肺功能大幅提升,静息心率可能降低(这是心脏效率提高的表现);肌肉线条更清晰,尤其是腿部和核心;体脂率进一步下降,腰围、大腿围等数据会缩小。此外,精神状态也会变好,睡眠质量提高,白天精力更充沛。这个阶段,跑步已经从“坚持”变成“习惯”,甚至会开始享受跑步带来的愉悦感。

如何让效果更快显现?
1. 科学训练:不要一开始就追求高强度,建议从慢跑开始,每次20-30分钟,每周3-4次,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。
2. 控制饮食:跑步消耗的热量有限,如果饮食不控制,效果会大打折扣。建议多吃蔬菜、全谷物、瘦肉,少吃高糖、高脂肪食物。
3. 加入力量训练:跑步主要锻炼心肺和下肢,搭配深蹲、平板支撑等力量训练,能更快塑造体型,提高基础代谢。
4. 保证休息:肌肉修复和体能提升需要时间,每周至少安排1-2天休息,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受伤。

最后想对你说
跑步的效果不是“突然出现”的,而是像滚雪球一样,随着时间积累越来越明显。有人可能1个月就看到体重下降,有人需要3个月才感受到体能提升,这都很正常。重要的是保持耐心,享受过程,而不是盯着体重秤或跑步距离。坚持下去,你会发现跑步带来的不仅是身体变化,还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!

“跑步训练多久才能看到明显效果?” 的相关文章

学习工具有哪些推荐?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?

学习工具有哪些推荐?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?

学习工具 学习工具的选择对提升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。这里推荐几类实用工具,适合不同学习场景使用。 笔记类工具是学习的基础。Evernote支持多平台同步,可以保存网页内容、图片和文档。OneNote适合喜欢手写笔记的用户,支持触控笔输入。Notion功能强大,能建立知识库、任务清单和数据库。 思维...

如何有效提升生命质量?

如何有效提升生命质量?

生命质量 嘿,朋友!生命质量可是个超重要的话题呢,它关乎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下面就详细跟你说说怎么提升生命质量。 从身体健康方面来说,这可是生命质量的基石。首先得保证充足的睡眠,就像给身体充电一样,每天最好能睡7到8小时。晚上尽量在11点前上床睡觉,让身体各个器官能在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修复和调整。...

健康干预适合哪些人群?如何有效实施?

健康干预适合哪些人群?如何有效实施?

健康干预 健康干预是帮助个体或群体改善健康状态、预防疾病、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。对于完全没有经验的小白来说,健康干预可能听起来有些复杂,但其实它可以通过简单、系统的方式一步步实现。下面从目标设定、干预方式、执行步骤、监测与调整四个方面,用最易懂的方式详细讲解,帮助你轻松上手。 一、明确健康干预的...

马凡综合征有哪些症状、遗传规律、如何诊断且能治愈吗?

马凡综合征有哪些症状、遗传规律、如何诊断且能治愈吗?

马凡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,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、骨骼系统和眼睛,可能引发主动脉瘤、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。以下从症状识别、诊断方法、治疗手段和日常管理四个方面,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指导。 一、症状识别:如何早期发现马凡综合征? 马凡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涉及多个系统。心血管方面,患者...

睡眠呼吸暂停如何诊断与治疗?

睡眠呼吸暂停如何诊断与治疗?

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呼吸反复中断的病症,它对健康有较大危害,但并不是说一旦确诊就必须马上采取某种特定单一手段,不过有些常见且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了解。 从诊断方面来说,当出现睡眠中打鼾严重、呼吸暂停后突然憋醒、晨起头痛、白天嗜睡等症状时,应尽快去医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。这是诊断...

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、如何诊断及早期症状有哪些?

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、如何诊断及早期症状有哪些?

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,它的发生可能由病毒感染、细菌感染、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。对于心肌炎患者来说,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,但并不是所有心肌炎患者都需要采取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,治疗方案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、病因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制定。 诊断与评估: 一旦怀疑有心肌炎,首先需要到...